近年来,黄金资源开发逐步向低品位、复杂共生矿转型,传统选矿工艺面临成本高、效率低、资源浪费等难题。名德光电作为智能分选领域的领军企业,依托自主研发的光谱识别技术与人工智能算法,推出新一代智能选矿设备体系,为金矿企业开辟"提质增效、绿色发展"的创新路径。其矿石色选机与AI智能分选机在河南、福建、江西、山东等地多个项目中实现技术突破,推动黄金资源开发利用迈向新高度。
案例一:河南某脉石英金矿矿石色选机应用实践
在河南某脉石英型金矿,石英为主矿物(含量60%-90%),金多呈微细粒包裹于石英或黄铁矿、毒砂等硫化物中,嵌布粒度细(常需磨至-200目),导致传统分选工艺依赖全粒级磨矿浮选,成本高。石英高硬度特性使磨矿电耗达30-50kWh/吨,设备磨损显著,而浮选环节需添加大量抑制剂控制石英上浮,进一步推高药剂成本。此外,细粒石英导致矿浆黏度升高,金回收率降低5%-10%,且尾矿量占原矿70%-80%,处理成本达15-20元/吨。
针对上述问题,某矿企采用名德矿石色选机预选技术可系统性优化流程。基于石英与硫化物的颜色差异(灰白色石英与黄褐色硫化物),在粗碎后(粒度10-50mm)通过AI光学识别分选,剔除40%-60%无金纯石英,直接作为石英砂销售。预选后矿石硫化物富集,磨矿量减少50%以上,吨矿电耗降低50%,浮选药剂用量同步减少50%,金回收率提升3%-5%。尾矿量随之降至40%-60%,处理成本减少40%-50%,分选石英还可额外增收200-500元/吨。
工艺优化后,矿山可构建“粗碎-色选-磨矿-浮选-尾矿分级”流程,综合成本降低40%-60%,金回收率提升至95%以上,同时实现石英资源化利用。
项目实施后,原矿入选品位从1.5g/t跃升至3.2g/t,年处理量增加18万吨。分选产生的废石英砂作为优质建材原料销售,年创收超1800万元,真正实现资源“吃干榨净”。矿区负责人表示:“这套系统不仅解决了低品位矿石堆存难题,更将尾矿转化为新经济增长点,为矿山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全新思路。”
案例二:江西硫铁伴生金矿AI智能分选机突破
江西某大型硫铁型金矿因矿物共生复杂、品位低、传统浮选工艺存在药剂消耗大、硫金分离困难等问题。名德人工智能分选机通过多模态传感与深度学习算法,实现了矿石的高效预选抛废。该技术基于金与硫化物(黄铁矿、磁黄铁矿等)的紧密共生特性,采用高光谱识别及高分辨率成像等多维度数据融合分析,精准识别含金硫铁矿与脉石矿物的物化差异。
分选过程中,矿石经破碎筛分后进入智能分选系统,通过动态建模实时分析矿物表面特征,结合金元素在硫铁矿物中的赋存规律,建立"金-硫"关联判据模型,可有效区分高价值矿块与低品位废石。工业试验表明,该设备对硫铁伴生金矿的预选抛废率达25%-40%,废石金损失率控制在0.1g/t以下,显著降低后续磨浮工序处理量及药剂消耗。
该技术的推广为复杂伴生型金矿开发提供了新思路,通过前端预选实现资源集约化利用,在提升选矿经济效益的同时,减少尾矿排放与能源消耗,符合绿色矿山建设需求。
项目运行数据显示:系统提前抛废率达35%,入选矿石金品位提高1.5倍,硫精矿含金量下降至0.1g/t以下。对比传统工艺,每年节约药剂成本420万元,减少尾矿排放量6万吨,入选矿石单位能耗降低35%,真正实现"绿色提金"。
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变革
名德光电凭借两大核心技术优势持续领跑行业:
1. 光谱大数据平台:构建覆盖全球500+矿山的矿物特征数据库,通过迁移学习技术快速适配新矿种
2. 智能决策引擎:开发具备自优化能力的系统,分选参数动态调整响应时间缩短至50ms
目前,其设备已在15个国家落地200余个项目,帮助客户平均提升资源利用率42%,降低选矿成本35%。正如云南某矿业负责人所言:"AI分选机不仅带来经济效益,更推动我们建立起数字化矿山管理体系,这是传统设备无法企及的价值。"
随着"双碳"战略深入推进,未来,智能分选技术必将重塑黄金产业格局。